acwing_802_区间和

acwing_802_区间和

离散化


acwing 802. 区间和

假定有一个无限长的数轴,数轴上每个坐标上的数都是 0。
现在,我们首先进行 n次操作,每次操作将某一位置 x上的数加 c。

接下来,进行 m次询问,每个询问包含两个整数 l 和 r ,你需要求出在区间 [l,r]之间的所有数的和。

输入格式

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和 m。

接下来 n 行,每行包含两个整数 x 和 c 。

再接下来 m 行,每行包含两个整数 l 和 r 。

输出格式

共 m 行,每行输出一个询问中所求的区间内数字和。

数据范围

-109≤x≤109,
1≤n,m≤10^5,
-109≤l≤r≤109,
-10000≤c≤10000

输入样例

1
2
3
4
5
6
7
3 3
1 2
3 6
7 5
1 3
4 6
7 8

输出样例

1
2
3
8
0
5

简吸

离散化的整体思路还是简单的,就是当数据相差大而数量小时,用数组把每个数字映射到一个下标上。
~~刚开始不想看这题是因为对于pair的用法有点迷。~~~~~~

浅浅一学以后其实感觉pair跟struct没什么区别。
其次就是这个auto,之前学长来教的时候就没讲清楚.

现在看了题解大概能猜出是什么用的,格式是for(auto opt : add)。
auto是自动的意思,那么这个语法相而易见就是自动地遍历add这个数组中所有数据。

这题思路就是先把所有的数据中提到的点读入,即 n 个有数据的点,及 m 个 l,r(要求的区间和),并将数据中提到的数轴上的点和数值(x,c)放到add中,再把要求的区间 l,r 放入query中,以便后续将这些点在排序过后 point 中找出下标。

当把 point全部排序去重后,遍历一遍add数组,用二分找出每一个数据在 point (存所有数据点)中的下标 i ,在数组 a[ i ] 中加上值 c 。

既然要求区间和,那就用O(N)的时间复杂度 用前缀和的存入s[ N ] 中。
最后再用auto遍历query,用前缀和输出值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#include<iostream>
#include<algorithm>
#include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
#define N 300010
typedef pair<int, int> PII;

int n,m,x,c,a[N],s[N];
vector<PII> adds,query;//add 存储所给的点和数据,query存储要求的区间
vector<int> point;//point 存储的是包括 x(题中给出的有数据的点)及 l , r(要求的区间)

int find(int x){
int l=0,r=point.size()-1;
while(l<r){
int mid=l+r>>1;
if (point[mid]>=x)
r=mid;
else l=mid+1;
}
return r+1;
}

int main(){
scanf("%d%d",&n,&m);
for(int i = 1; i <= n;i ++){
scanf("%d%d",&x,&c);
adds.push_back({x,c});
point.push_back(x);
}
for(int i=1;i<=m;i++){
int l,r;
cin>>l>>r;
query.push_back({l,r});
point.push_back(l);
point.push_back(r);
}
sort(point.begin(),point.end());
point.erase(unique(point.begin(),point.end()),point.end());//去重
for(auto opt : adds){
int num=find(opt.first);
a[num]+=opt.second;
}
for(int i=1;i<=point.size();i++)
s[i]=s[i-1]+a[i];
for(auto opt : query){
int l=find(opt.first),r=find(opt.second);
printf("%d\n",s[r]-s[l-1]);
}
return 0;
}

2022-05-02 15:03:35 完结